遗嘱家训
028-85179073
13980621109
当前位置:首页 > 遗嘱家训 > 孩子,我为你立了份遗嘱
孩子,我为你立了份遗嘱

什么是孩子?

是天真,是纯洁,还是你的未来和希望?

过一百年,几百年

回过头来看

这些都不是

孩子,是你曾经来过这世界的唯一证明

是你人生的最好注解

所以,爱孩子是人的自然天性

一、你是传奇:父母之爱突破生死界限

当一个人要离开世界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人是谁?

相信每一个有孩子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同一个答案。

是的,是孩子!

这种血缘关系所带来的牵挂,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是无法阻隔的。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什么能突破生与死的界限,我想,大概就是父母之爱、父母之情吧!

相关案例:汶川地震,母亲临终护儿,遗体顶住千钧重压

汶川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一具妇女遗体,遗体被垮塌下来的房子死死压住,而她死亡的姿势却是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当救援人员确认她已经死亡,准备放弃救援时,突然发现她的身体下面居然护着一个3、4个月大的婴儿,虽然垮塌的房子有几千斤重,但被母亲的身体庇护着,孩子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在安静地睡着。

后来,人们在孩子的被子里发现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已经看惯了生离死别的救援人员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作者解读:大爱成就人间奇迹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父母临终为见儿女一面,即使已经气若游丝,难以为继,仍然不肯撒手人寰,一定要等到儿女来到面前,才安然离去。这种情况和现象,其实不只在影视剧中有,笔者在现实中也多次听说。

据报道,2008年4月11日凌晨,济南的哥小常在出车时遭歹徒抢劫,头部被打得稀烂,脑浆都出来了,但为了见自己6个月大的女儿最后一面,血人一般的他用最后一点力气把住方向盘,驱车7公里回到家中,最终倒在了家门口。

同前面的母亲遗体护儿一样,这是一种用科学难以解释的现象。

一个人的血肉之躯,如何能扛住千钧重压?一个人的病残虚弱之体,如何能在没有营养补给的情况下,坚持数日之久?一个人在大脑机能已经丧失的情况下,如何能驱车7公里回家?

能够解释这些的,只有一个词:父母之爱。

为了孩子,父母可以无私、无畏、不顾一切,哪怕阻隔他们的,是死亡的鸿沟。

面对死亡和孩子,父母迸发出的能量是无穷的,能超越正常的生理极限,创造人间的奇迹。

我们也能看到,他们所发挥出的智慧和技巧,也可以是无穷的。

二、用心去爱,安排儿女也需要技巧

对儿女的爱虽然可以突破一切,但是死亡这道鸿沟可以突破,却无法逾越。

如果有一天天人两隔,怎么才能继续爱护他,怎么才能继续帮助他呢?

相关案例:最后的牵挂,电影《海洋天堂》书写人间大爱

汪洋大海之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踌躇的父亲带着有天生缺陷的儿子,孤独地坐在船上,无望地看着辽阔的大海,然后牵起儿子的手,两人一齐跃身跳入大海

这是李连杰主演的电影《海洋天堂》的第一幕。

这位47岁的父亲,名叫王心诚,他21岁的儿子大福(文章饰)从小患有孤独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无法独立生活。大福的妈妈在大福年幼的时候,在一次意外中丧生,王心诚独自一人把大福抚养长大,与儿子相依为命。然而此时,王心诚被确诊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个月的时间,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的王心诚的心头大事,他想到要带着大福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由于大福良好的水性,王心诚最终被孩子救上了岸。既然不能一死了之,王心诚开始为大福的未来做打算。

经过多方打听,历尽周折,王心诚终于找到了一所能够接收大福的机构,却发现大福在这局促单调的环境中,如同离开了水的鱼,顿失生气。大福生性爱水,每天在父亲工作的海洋馆里畅游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他还在这里结识了唯一的朋友,表演杂技的玲玲(桂纶镁饰),大福成了独自在异乡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倾听者。

为了大福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爱的海洋馆,王心诚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教会大福在海洋馆“上班”。他费劲心力地教大福自己坐公交车去海洋馆,在海洋馆擦地。为了不让大福感到孤独,他甚至不惜拖着病重的身体,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大福游泳。他告诉大福自己将会变成海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最后,王心诚没有遗憾地离开了人世,而大福也学会了在海洋馆“上班”。

作者解读:爱,需要技巧和用心

摆在王心诚面前的,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孩子无法自理的事实。面对这个事实,仅仅凭着一腔热情的、无私的、无畏的爱,是不能给大福一个没有忧虑的未来的。

求死不能、求死不忍的情况下,王心诚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他首先考虑到正常的社会解决方案:把孩子送给福利机构。但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大福来说,这个方案显然缺乏保障和操作性。于是,王心诚只能自己谋划,为大福做好万全之策。

他首先做的是强化训练,给大福灌输行为模式,保证大福顺利“上班”;其次,他找到了一个辅助人员,让玲玲协助和监督大福的状况;最后,他让自己的代言人,一只海龟,继续在大福的世界扮演父亲的角色。

这一系列的安排,可以说用心良苦,也发挥了他所能运用到的技巧的极致。

这让我想起了数年前媒体披露的另一件感人事件。

据报道,军嫂吴广凤得知自己患有绝症后,留给儿子14封信,计划将来从儿子5岁起,每封信陪伴儿子度过一个生日,一直陪伴到儿子18岁。

在这些信中,吴广凤温情地问候儿子,给儿子唱歌,为儿子祝福,仿佛自己没有离开,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

这就是一个平凡母亲的爱。她想到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不但使自己在孩子身边的时候,让孩子享受到母爱;而且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能让孩子享受到母爱。

核心提示:单纯的技术安排无法解决法律问题

这些技巧和用心,只能用感动和震撼来形容。但是,理智让我们知道,这离万全之策远远不够。这些安排,只能是美好愿望,给观众和世界一个温馨的瞬间,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实现。

王心诚给大福灌输的行为模式,可能因为市政设施、公交线路、天气、海洋馆等等因素的调整而被打乱;给大福寻找的辅助人员,由于只是友情赞助,这位玲玲同志的坚守,除了善良,没有其他的保障;而海龟做代言人,虽然浪漫感人,却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同样,军嫂吴广凤的安排,确实能让孩子知道他妈妈多么爱他,让孩子每年都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但对孩子真实的生活和未来,却缺乏实质的保障和影响。

我们赞叹父母的智慧和能量,它们给孩子带来了希望,但如果能把这些智慧和能量与法律安排紧密结合,我们相信,一定能给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没有社会机构,能行吗?

很多人都意识到,妥善安排孩子的未来,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参与,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但是,目前政府职能和社会机构都很难到位,面对这种现状,父母们实在放心不下。

相关案例:绝症妈妈最后的遗愿,给儿子找个妈妈

据报道,来自海口农村的年轻的单亲妈妈陈奕青虽然处于乳腺癌晚期,但她仍顽强与病魔对抗,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硬是从死神的手里夺回半年多的生存时间,亲手将儿子送进学校。如今她奄奄一息,儿子是她留在人世的唯一牵挂和不舍。她生命的最后愿望竟是,在她死后,儿子能有一个像她一样爱他的妈妈。

“儿子是我唯一的牵挂。他还小,我走了,那他该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他?我死不瞑目呀!”面对记者,坚强的陈奕青流下了眼泪。

2006年年初,陈奕青在知道自己患有乳腺癌后,经过短暂时间的治疗,就已经家徒四壁。后来,她主动放弃了治疗,她说,“病治不好了,别再浪费钱了。”有了钱,她打算留给儿子将来上学用。

凭着坚强的信念,她突破了医生判定的存活时间,为了能和孩子多呆一分钟而千方百计地活着,在超出存活极限半年后,如愿以偿地目送孩子迈入了学校的大门。

她对记者说,“我没有几天好活头了,儿子年幼,父母也老了,为了我治病这个家负债累累,我怎能一走了之呢?这是我的亲生骨肉呀,我是万般不舍得送人,但是现在我命由天不由我,我害怕哪天在睡梦中就这么走了。我走之前,尤其是孩子,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我想对孩子有个好安排,给他找一个妈妈,一个像我一样爱他的妈妈,她的经济条件要好,今后儿子能幸福地生活,我死也瞑目了。”

记者被她伟大的母爱所感动,通过报道向社会征集愿意接受她的孩子的妈妈。

作者解读:社会机构缺位,妥善安置子女成难题

从公开的信息渠道,我们没有查找到此事的最终结果。这位伟大母亲牵肠挂肚的孩子,最终是如愿以偿地进入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是像其他孩子那样,在孤儿院里度过自己的童年,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位母亲的心思,我想和前面的王心诚、吴广凤一样,不想让孩子过一个没有父爱(母爱)的童年,不想让孩子在风雨飘摇中走向未来。

为了达成这个心愿,他们三位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而没有依托一个公正、公信和中立的第三方来实现这一切。

我相信,他们一定也曾经期望,或者默默寻找,甚至在某些场合发出疑问,我们的社会,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公正、公信和中立的第三方,自己能否选择这样的第三方,由它来保障孩子的未来?

这个第三方,它不隶属于政府或任何体系,它受当事人委托,对当事人负责,在严密的法律框架下,即使这位当事人已经离开人世,它仍然能够作为当事人的代言人,一丝不苟地执行当事人的意志,对受益人的利益负责。

无论他们怎样追问和探寻,目前而言,这种想法只能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因为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一种服务机构。

不过我们呼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这种方式,为自己的家族选择和设立一种管家式的机构,同时通过规范运作、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督的机制,保障家族后人的利益。

实现这一切,无疑需要妥善的法律、财务、社会服务和相关机构的系列安排。

核心提示:设计专业的抚养方案,能弥补法律不足

在法律规定不到位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依据基本的民事法律规定和规则,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通过建立相互制衡的抚养人关系,确保未成年子女安全、健康地成长。

根据法律规定,子女的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在法定监护人去世,无法或不愿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下,可以由法院指定监护人。但法院指定监护人的程序,必须要有人提出诉讼才能启动,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没有人去启动这个程序的尴尬局面。而且,法院指定监护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纠纷,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确定性。

孩子的父母可以在生前通过订立遗嘱的方法,委托律师和信任的亲属在自己去世时,与自己选定的监护人选进行协商,召开家庭会议并签订监护协议,同时安排律师、亲友和辅助抚养人对监护人进行监督,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财产安排,不但保障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且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妥善接管遗产,为孩子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

四、再婚父母易混淆家庭财产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未雨绸缪,提早立下遗嘱,一旦自己出现什么万一的情况,也能妥善地安排好子女。

但是,很多人对子女的未来应当如何安排,就如同前面所讲的那样,缺乏系统认识,不知道应当安排什么。

如果在百度上输入“再婚、遗产”两个词以后,不计其数的“急!咨询遗产问题”等网友提问就显示出来了。

点击进去一看,大部分都是父母一方去世后,在世的父母一方要娶“后老伴儿”,子女大多担心这位“后老伴儿”谋了父母的遗产,急着找律师咨询问题。

我也遇到不少这样的咨询,谈到这些问题,准备再度幸福的老人总是气哼哼的:“不孝!我还没死呢!”

我不紧不慢请老人家坐下,然后请老人家别着急,“这个问题可以换个角度想想。”

比如您前老伴去世前留下30万,这钱现在您肯定一直不舍得花吧?

比如今年您再幸福一次,一高兴,想换一大房子,这是好事吧?

买房子要钱啊,您拿出30万付了首付,这30万有您前老伴的份吧?

什么?您说拿的不是老伴留下的30万,是您后来炒股挣的30万,可这钱也分不清楚呀?

这房子您不让孩子担心,写您的名字没错,但法律上,可是你们再婚夫妻的婚后财产哪!再说,婚后你们还一起还贷呢,后老伴能干吗?

好吧,您说不拿那30万,拿这30万,买完房子买电器,买完电器又去炒股,过日子花钱,您那30万都倒好几手了吧?这钱,是前幸福的,还是再幸福的,您自己说得清楚吗?

孩子不和您说,您前老伴在九泉之下肯定和您急啊!

瞧,好事不好办了吧?

老人家想了一会儿,又撇了撇嘴,“那也不能因此不让我再幸福一次啊!”

相关案例:离休检察长先再婚后卖房,儿子起诉欲分割母亲的遗产

据报道,泸州市江阳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当地比较有影响的继承纠纷案件。被告是原泸州市检察院离休检察长刘某,原告是检察长的大儿子,现任泸州市某局机关副科级干部。

两位国家干部,亲父子,老人还是老革命,应该说挺有觉悟有水平,怎么能闹到对簿公堂呢?

原来事出老人再婚。

1996年5月,时任泸州市检察院检察长的刘某丧妻。两年后,刘某即将离休前,迎娶了宜宾某企业的退休护士欧女士。

不料,这桩黄昏恋遭到刘家两个儿子的极力反对,从欧女士踏进刘家的第一天起,家庭风波愈演愈烈。

欧女士指责刘家两个儿子干涉婚姻自由,对老人十分不孝。

刘某的儿子则认为他提出诉讼的原因,源于前不久欧女士在当地媒体打出的一则卖房广告。这栋房子本是母亲在世时与父亲共同购置的。儿子们担心,如果父亲的房子被变卖,将直接影响父亲后半生的生活保障。于是,兄弟俩一纸诉状将父亲和继母推上被告席,要求依法分割母亲留下的房产及其他遗产。

作者解读:安排好遗产,才是关心子女

刘检察长的儿子们关心老人家是好事,关心自己的继承份额也是正常,但如果干涉婚姻自由,就有点不应该。

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无论风华正茂,还是已近黄昏,配偶去世后再婚,是很平常的事情,理应得到尊重。做为子女的,无论是已经长大成人,还是尚处青春叛逆期,都应该尊重自己父母的选择,不能进行干扰。

但是,那些为人父母的,也要好好考虑一下:在自己去世后,财产问题是否会成为孩子与新家庭之间战争的导火索。

原有家庭的财产为什么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呢?一是前面所讲到的,新家庭和原有家庭的财产发生混淆。另一种情况是新家庭使用原家庭的财产。

有一次我的助手接待了一个特殊的咨询,是一个还在校的大学生。

大学生来咨询我们确实很少遇到。

他说遇到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因为他的家庭也是那种组合家庭。他父亲去世后,母亲嫁给了现在的继父,继父带了一个弟弟和他们组合了一个新家庭。他父亲生前是一个企业老总,留下了很大一个工厂。父亲去世以后,母亲一个人打理不过来,继父给了很大的帮助,后来母亲因为各种原因干脆在家休息,工厂就由继父打理了。

现在他MBA马上就要毕业了,在企业管理的很多问题上和继父有不同意见,但从小就和继父关系很好,情同父子,现在他想让继父退休又说不出口,继父也没有要让他来管理厂子的想法,他现在比较苦恼。

我们分析,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形成抚养关系,产生了家庭感情,继父母扮演着抚养人和监护人的角色,由于传统的家长观念和相关制度缺失的原因,这种角色容易导致继父母对继子女应当享有的遗产权利的遗忘或者漠视,继而根据自己的家庭需要对遗产进行支配,导致财产混同,甚至子女成年后对遗产的支配权也无法落实。

核心提示:涉及配偶的遗产规划非常复杂

有很多人在考虑遗产规划的时候,认为只要找律师或者公证员立一份遗嘱就行了。

其实遗产规划会涉及到很多问题,法律不完善、实务操作差异大、各种小规定多,情况非常复杂,不是专业的人员,很难操作得了。

特别是涉及到配偶的时候。

很多遗产难题,是夫妻一方已经不在世了,剩下的那位来面对这些难题。这时候已经很难处理,而夫妻双方都在世的情况下,无论是达成一致,还是各自进行遗产规划,都面临很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一方独立进行遗产规划。因此,我们建议一定要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手续和文件。

五、子女能否正确对待金钱?

有个真实的笑话发生在美国留学的中国人身上。

某大款的儿子在美国读书,其父安排司机每天接送。

一日,父亲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爹呀,别派司机送我了,其他同学都坐地铁上课,人家对咱都另眼相看了。”

他爹一听:“这样啊?那咱就不派司机接送了,那你怎么上课呀?”

“嗯,我就是还不知道一部地铁多少钱,等问到价钱你再给我买吧。”

当子女必须独自面对财富的时候,父母的担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子女年龄太小,不具备管理和运用财富的能力。

二是子女不上进,太多的财富反而把子女变成纨绔子弟,不但对孩子无益,而且对孩子有害。

三是对家族事业的影响,无论孩子太小,还是不求上进,把家族事业交给他们,都将对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关案例:从欲女到狱女,豪门浪女希尔顿受到生活惩罚

帕丽斯?希尔顿继承了希尔顿家族连锁酒店的庞大产业,她的一生什么都不必做,只要会花钱就可以了。而对于这个工作,她完成得相当出色。单说生日,她每年就要过三次。一次是在洛杉矶,一次在拉斯维加斯,还有一次在东京。

且不说她花钱的速度让任何有想象力的人都感到惊讶,她奢靡的生活还和滥交、酗酒、吸毒紧密联系在一起。

2007年,她因被发现在驾照被吊销后仍开车上路,而被加州法院裁定入狱45天。

在到监狱报到登记后,希尔顿脱下了她名贵的服饰,换上了统一的橘色狱服。在两位狱警的陪同下,希尔顿来到了她狭窄的狱房。她的双手被反锁在背后,头发只用一个廉价的橡皮筋绑成马尾。

仅仅是几个小时之前,她还盛装出席了MTV电影颁奖礼,并且在答记者问时,说自己“非常害怕,但是已经做好准备了”,然而,牢狱生活显然不是这位富家女很容易就能应付的。

“她天天哭,”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她看起来没有洗漱,完全没有化妆,头发凌乱。这两夜,她哭的声音大家都能听见。”

据透露,由于性生活混乱,希尔顿入狱前就已经感到身体不舒服。希尔顿的律师坚称她患有严重“健康问题”,必须接受治疗。

英国记者获悉,希尔顿的“神秘疾病”原来竟是性传染病,消息来源还称,希尔顿还患有幽闭恐怖症,导致她在牢房内无法呼吸,心跳加速,随时都好像要昏过去。

消息来源称,为了治疗自己无法启齿的疾病,希尔顿正在接受高效药物治疗,但朋友们担心,如果法庭再将希尔顿关回洛杉矶林伍德区的“世纪地区监狱”,可能会使她精神崩溃。

作者解读:别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

希尔顿是生活糜烂富豪后代的典型样本。

金钱可能是许多人人生最有效的动力,当金钱已经不成为困扰时,很多人因此失去了人生目标,开始茫然,放纵,堕落,甚至自我毁灭。

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孩呢?

对半生打拼的父母们来说,最可怕的梦魇就是孩子没有继承自己的优点,反而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然后,自己悔不当初地痛恨“钱真不是好东西”。

父母在世的时候,可以由父母来把握,防止金钱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父母不在了,失去了这种把握,孩子就有成为金钱的奴隶的风险。特别是,当这一大笔遗产,也就是父母这辈子的积蓄突然出现,足以让孩子大吃一惊,“这么多钱?随便花?”

要是我,我也这么想。这多危险啊!

核心提示:子女心智成长多变数,综合方案才靠谱

也许,对于如何让孩子驾驭金钱的问题,许多父母会很自信。

他们坚信自己的教育,坚信家庭优良的传统,坚信其他长辈的模范效果。或者,他们也已经做出了很多尝试,逐步培养和引导子女发挥在家族中的作用,并最终成为家族的顶梁柱。

但是,子女是否能够完成这个历史性任务,仍充满了变数。

历史上两个著名皇帝的例子也许可以说明这些问题。

坏的例子是隋炀帝。

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是坏皇帝的典型例子,后来的皇帝教儿子都拿他当例子:看,亡国之君哪,害死多少人,要引以为戒!

然而事情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历史书上写他“美姿仪,少敏慧”,就是说小时候就很聪明机敏,重要的是,竟然很帅!

隋炀帝20岁的时候就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 ”当年,前秦苻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贤”。

隋炀帝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荒淫无度,弑父欺母,残兄霸嫂,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生灵涂炭,最后自己也一命呜呼。

好的例子是楚庄王。

楚庄王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大臣淳于髡用隐语劝谏齐王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就罢了,一叫就惊人。”说完,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能办事的官员,杀掉贪污无能的官员;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楚国。楚国的声威竟维持三十六年。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人是最难理解的,要使家族基业长青,应该有更好的方案。

诚然,教育和引导是最重要的;诚然,对孩子的天性本质父母是清楚的;诚然,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关爱。然而,是否存在一种方法,不但可以让自己的家族免于腐化衰亡,还可以让自己的子女自如地掌握金钱,最终家族稳定繁荣,一直生生不息?像洛克菲勒、肯尼迪、卡耐基这样的家族常青树,他们能保持自己家族的平稳和睦昌盛,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任何一个想得更远、看得更远的人,都知道只依靠一个方面,依靠一个支点,依靠一个方案,是远远不够的。为子女和家族建立一套方案,在经济、文化、思想、体制等各个方面做好功课,才有可能让子女真正做自己的主人,而不会沦为金钱的奴隶。

六、残疾和未成年子女怎么办?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家有残障子女的家庭,恐怕尤其不幸。在父母百年之后,纵有万贯家产,如何使残障子女幸福地生活,仍然是父母们无法割舍的牵挂。

知名导演谢晋,知名演员王姬、王铁成、秦怡的家中都有残障子女。谢晋的四个儿子中,有三个智力不太好,如今谢晋导演已经离世,生活重担由妻子负担,而妻子也年岁已高,子女的未来让人揪心。生活中王姬是一个相当要强的女人,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提起儿子时,她说,“如果能换得儿子的健全,我甘愿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等我将来不在了,能让儿子吃上一盘西红柿炒鸡蛋,我就放心地瞑目了。”秦怡的儿子金捷患有精神病、糖尿病。1978年,金捷的病从忧郁型转向狂躁,发作的时候经常会打得秦怡满身是伤。秦怡已经80多了,儿子也50多了,秦怡每日除了按时给金捷吃药外,还要给他洗头、洗澡、换衣,多少年来一直不变。秦怡说过,想过把他送到护理院,但他发烧,谁会天天去摸他的额头?腹泻,谁会注意他一天去几次厕所?而且他现在又得了糖尿病 怎么想都是不放心。这样的慈母心,感动了不知道多少人。

有人想到给残障孩子找一个伴,有人想到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有人想到用自己的财产给孩子设立一个基金,这些安排是否妥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怎么才能立下一份完善的遗嘱,做好各方面的安排,保证在百年之后,自己的子女能够靠自己的遗产幸福平安地生活。这些是每个残障子女父母的共同心愿。

相关案例:周恩来特型演员王铁成,一个伟大的父亲

据报道,在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庆典上,当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走到周恩来的扮演者、特型演员王铁成身边时,一边握手一边关切地问:孩子好吗?这温暖的问候让王铁成激动不已,他连忙说,好,好,让您心里惦记了。

胡锦涛总书记为什么要专门问候王铁成的孩子呢?

原来,71岁的王铁成家中有一个智障孩子,王蔚平。

王铁成是第一个成功塑造周总理艺术形象的表演艺术家。电影《周恩来》中出神入化的表演,让他蜚声海内外。在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庆典上,他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成功的背后,却是常人少有的辛酸。人们都说父爱就是严厉。可是,他对智障儿子的爱,却是那么深沉、那么细腻、那么温柔。

在生活上,王铁成对儿子是全情付出。发现儿子对京剧有兴趣后,为了让儿子高兴,他每天上下午都要陪儿子各打一个小时的京鼓。他家原先住在公寓式的单元房里,为了给儿子一个舒心的活动空间,他选择了在北京远郊的马坡,建了“海棠园”,院落和房屋结构都是他自己设计的,就是为了方便儿子。

可是有一天晚上,王铁成突然想到了孩子的将来,心中不免一惊!将来他们老了,谁来养活儿子?他靠什么生活?

为此,他到香港打工、经商,努力为智障儿子挣到了足以养活他一辈子,让他一生舒适的“王蔚平生活基金”。

但是,王铁成发现,即便有了“基金”,孩子的生活还是有问题,他们还是不能放心。

比如,怎么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和抚养人。儿子是智障人,他没有能力支配和管理“基金”。“王蔚平生活基金”和他们留下的房产,不托付给一个靠得住的人,怎么能行呢?

有人提出,是不是让孩子能成个家,是否会好些呢?

这个问题王铁成不是没考虑过,但首先是儿子没有择偶的要求,其次没有合适的人选,条件相似的帮不了他,条件好一点儿的,谁肯心甘情愿做出这样的奉献,照顾好他一辈子?即使她有这个美德,架不住时间长了发生变故,那样就把儿子给害了

王铁成说,找这样一个人太难了。当然,他们也不会亏待人家,会通过法律文书给予真诚的回报。而且,儿子迟早也会离开的,剩下的“基金”怎么办?王铁成认为应该把它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用以帮助其他残疾人。

作者解读:王铁成们的呼唤该怎样回答?

王铁成本身是残联副主席,而且思想比较开放,见识也很广。他思考的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但是,在政府和社会组织无法给予答案的情况下,像他这样有地位、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对孩子的担心,并不因为子女衣食无忧而有所减少。即使富有的家庭,父母们也担心自己离世后,子女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担心他们因为缺乏管教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败家子。怎样把财富稳妥地传给子女,使他们善用家产,而不是被万贯家产毁了?

王铁成的呼唤,代表了所有残障子女和未成年子女家庭的心声。

中国人的传统做法是托付给一个好人,一个好亲戚,或者一个好朋友。

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从前的中国,社会流动大,贫富悬殊大,观念冲击大,原有的乡土、家庭的纽带被削弱,道德标准在社会变革中没有定型,这些都让每一个父母无所适从。

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一个研究传承问题的人,我建议王铁成们参考英国、香港社会的先进经验,通过合理的法律关系、监督安排,依靠有公信力的专业机构解决这个问题。